热门关键词:
“用《南京照相館》電影票獲得一張棲霞山入場券,還特意去看了過去不知道的受降井。雖然還沒到最美的深秋,但樹蔭下很涼爽。”8月26日,來南京旅遊的余天宇在網上分享。
最近,南京棲霞山風景名勝區推出了“憑票根尋歷史”免費遊覽活動:8月6日至9月30日,遊客可憑電影《南京照相館》票根免費進入棲霞山風景名勝區。該景區旅遊服務科副科長蔡暉回憶,同事帶孩子一起去看了《南京照相館》的超前點映,很受觸動。於是,旅遊服務科設計了這個活動,沒想到傳播很廣,甚至有國外遊客來問詢。
1937年12月到次年3月,棲霞寺收容了大批躲避屠殺的難民。為保證難民最基本的生活供應,棲霞寺僧眾節衣縮食,每日供應難民餐食,並記錄時局。位於棲霞寺明徵君碑前的“受降井”如今也成了見證歷史的文物。蔡暉表示,景區希望能通過這種聯動,以更生動的互動方式講述歷史,增強遊客的體驗感和參與感。
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。多個旅遊平臺顯示,暑期以來紅色旅遊持續升溫。紅色旅遊目的地及相關旅遊線路的搜索熱度快速上升,紅色旅遊目的地暑期酒店預訂量同比均有增長。此外,與抗戰歷史有關的紅色旅遊景點和場館的熱度也顯著高於去年同期。
在今年這個特別的年份,紅色旅遊景區景點提供的文旅産品和往年有哪些不一樣?紅色文旅迎來了哪些新的發展契機?
來自上海的遊客高葉鋒一家8月15日下午遊覽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(以下簡稱“抗戰館”),這是他們在北京旅遊的倒數第二天。
“小朋友要銘記這段歷史,雖然歷史課會講,但肯定沒有參觀專題紀念館效果好。”高葉鋒説。在館內,高葉鋒全程為孩子引導、介紹。“想讓她了解這段歷史,了解這段民族苦難,希望對孩子以後的學習、生活、人生觀(樹立)有所幫助。”
今年7月8日,抗戰館推出《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——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》主題展覽後,觀眾參觀熱情持續高漲。截至8月28日,開館44天,客流量已超60萬人次。
抗戰館工作人員吳娟告訴記者,本次展覽共計展出文物3237件/套,其中一級文物115件/套,新增文物、檔案1000余件/套。“其中多件文物、檔案在我館首次亮相。如盧溝橋事變中犧牲的第一位地下黨員沈忠明的烈士證書;1936年8月11日,偽滿‘濱江省警務廳’給偽民政部警務司關於趙一曼的報告;關東軍殘忍殺害楊靖宇後在他頭顱前的合影等。”吳娟説。除了抗戰館,全國各地還有眾多抗戰主題展覽涌現,包括文物展、藝術展等多種形式。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(以下簡稱“黨史館”)也推出了4個臨展,從不同角度展現共同主題。
00後北京遊客伍曉梓對《為了共同的事業——從西班牙戰場到中國抗日戰場》這場展覽印象尤為深刻,她表示,大多數抗戰主題展覽的視角都是在國內,此展帶來了新視角的震撼,內容也相當完整,脈絡清晰,“可以看出策展人用心規劃了圖文和閱讀空間”。
山西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四大博物院(館)也共同承辦了“山河永固——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文物展”,分別從6月和7月開展,講述本省的部分。“看完以後還想去隔壁3省看看。”8月22日,山西遊客李陽來到山西博物院,她發現在抗戰展的樓上還新開了一個《豈曰無名 山河為證——黨的隱蔽戰線主題展》。兩個展覽加起來內容非常豐富,文物多樣,許多報刊、檔案都是原件,讓她非常驚喜。
除了歷史愛好者會專程去紅色景點,許多遊客也會將紅色景點作為在某個城市遊覽的其中一站。具有哪些特點的紅色景點更能吸引到遊客呢?
近一兩年,有遊客注意到,許多紅色展館的策展佈置力圖擺脫拘謹,追求沉浸式和互動性,體現在使用主題色彩的多樣、復原場景道具的增加和新媒體設備的運用等方面,打破了許多人對紅色景點的固有印象。
來自江西的遊客胡參觀過黨史館後,對其佈置印象深刻:“紅金配色和光影明暗很和諧,布展裝潢是相當直觀的磅薄壯美,有史詩感、沸騰感,像一爐燒紅的鐵水。”
抗戰館也給董思雯留下了強烈的印象。“赴緬遠征軍所處的熱帶雨林,做得很生動;屠殺和731部隊的部分,暗淡陰冷的色彩讓人不寒而慄。”董思雯表示,相機拍不出現場氛圍感的一半,置身其中時,會被空間感、光線、雕塑和道具共同營造的敘事張力深深感染。
抗戰館工作人員表示,大家觀展時看到的每一個細節,從燈光色調到文物擺放角度,從一句説明文字到一段背景音樂,背後蘊含著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價值導向。
工作人員介紹,抗戰館此次布展,空間設計上,力求使觀眾沉浸其中,既能感受歷史進程的流動,又能注意重要事件和人物;展覽也通過由暗到明、由冷到暖的色彩變化來傳遞情感。
陳列形式也有很大創新:摒棄了單一文字展板形式,運用照片、漫畫、圖表、電子沙盤等多種視覺元素,對重點文物進行景觀化、情節化展示,將文物與特定的歷史場景和故事情節相結合。館方還邀請了藝術家創作與抗戰主題相關的繪畫、雕塑、藝術裝置等作品,使其與文物和歷史場景相互呼應。
今年暑期以來,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(紅飄帶)熱度持續升溫,數字演藝《紅飄帶偉大遠征》《紅飄帶多彩飛越》熱門場次一票難求。
在《紅飄帶偉大遠征》節目中,血戰湘江、遵義會議、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等通過全息影像、虛擬現實、三維動畫、多媒體聲光電等數字科技手段沉浸式呈現,遊客與演員仿佛並肩“穿越”戰場。“雪花好像要飄到臉上了一樣,是多感官的震撼。”湖南遊客張奇回憶,“高科技很能輔助情緒的渲染”。
2025年暑期,“紅飄帶”又推出創新玩法:7月初引入的“XR體驗館”對外運營,“國之重器-極限VR體驗中心”于7月中旬對外運營,在紅飄帶廣場上集中展示天宮空間站1:1模型、神舟飛船返回艙等代表性裝備,相關設備內置VR太空漫遊、火箭發射模擬等沉浸式互動項目。
暑期,“紅飄帶”還定期舉辦夜間觀影活動,輔以飲食服務。“不僅為市民及遊客提供了兼具教育意義與休閒體驗的夜間活動選擇,更以紅色文化為內核激活了區域夜間經濟。”工作人員楊雪妃介紹。
整個8月,《紅飄帶偉大遠征》將演出時間調整為每天早上9點半一直持續到晚上9點半,平均每天接待遊客數量超5000人次。網友們自發分享的關於貴陽的旅遊攻略都會提及“紅飄帶”,稱其為“在貴陽必去的景點之一”。
伍曉梓告訴記者,紅色展館看得多了,她也發現了一些問題:有的館內部資訊重復,還和其他館展陳內容雷同;有的館空間受限,裝修風格依然呆板,“很難讓非歷史愛好者産生興趣”。
胡則在旅途中總結出理想的紅色旅遊模式:更系統、更靈活。“希望給每個紅色旅遊景點打標簽,包括人物、時期、組織、部隊番號等,搜索某個關鍵詞就可以篩出與它有關的所有景點。城市就可以在此基礎上,規劃出兼顧空間位置和歷史脈絡的紅色旅遊路線,或圍繞某一個人物産生相應的路線或攻略,一條路線體驗‘人生軌跡’。”
張奇體驗過“紅飄帶”後,更希望增加科技與真人的互動,體驗更有內涵、各方面設計和保障更完善的互動項目。
北京旅遊學會理事吳若山表示,體驗經濟正在逐漸成為當前文旅消費的潮流。紅色旅遊由於其自身發展特點,長期以來遊覽方式局限于參觀、講解等靜態形式。當下各地應遵循“旅遊+體驗”開發理念,支援場館及紅色旅遊景區積極打造沉浸式展陳和演藝場景,推動沉浸式觀演、互動式體驗、多線程敘事成為紅色旅遊演藝主流,將過去以舞臺為中心的“台下觀賞”轉變為以觀眾為中心的“角色參與”,增強紅色旅遊吸引力、感染力。Z6尊龙新版官网入口
胡表示,如今許多紅色景點的文創依然比較陳舊,“只是單純把人物照片和文字印在盤子上、扇子上,像20世紀的産品。我更喜歡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裏槍和炸藥包的毛絨玩具”。董思雯也提到,抗戰館暑期新出了可發聲槍、刀毛絨玩具,“相比于刻著字的鋼筆和普通明信片,我更有可能消費這些”。
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系主任宋昌耀認為,紅色景點文創商品大多存在同質化嚴重、工藝簡單等不足,這導致紅色文創商品購買少、復購率低,也很少看到遊客自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。他提出,紅色文創商品需要挖掘紅色精神的時代內涵,優化表現方式,提升設計審美,完善售賣方式。他建議邀請專業化團隊,採用比例分成、特許經營等多樣化合作方式促進紅色文創運營,並採用遊戲化、社交化等方式售賣紅色文創,如主題盲盒、品牌聯名等。
吳若山建議,將紅色文創産品與地方非遺技藝、傳統工藝、特色産業等充分融合,擴展紅色文創産品門類z6尊龙凯时。同時注重借助科技手段賦能,有機融入AR/VR、沉浸式互動體驗等智慧科技元素,重視産品設計呈現效果。
紅色旅遊景點應如何保持長期吸引力?宋昌耀提出,要深化紅色精神的時代內涵,創新文旅融合的表達方式,以現代演藝活化紅色文化,以新興業態賦能紅色景點;同時不斷拓展“紅色+”的邊界,輻射紅色景點周邊社區發展,延伸紅色旅遊産業鏈,加強紅色旅遊+演藝、紅色旅遊+農業、紅色旅遊+商品等綜合發展。
免責聲明: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,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,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。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,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,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、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。
凡本網站註明“來源:中國網財經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: 86-10-88828000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
關於我們 法律顧問: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舉報流程
咨询热线
(010)63869715